沧州大化: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
时间:2022-11-22 来源:沧州大化 视力保护色: |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能源供应不确定及物流不畅等多重影响,不少化工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特别是今年,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全球市场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给企业生存带来压力。 今年1月30日,李凡荣董事长在与沧州大化视频连线时强调,两化合并后,沧州大化被划入材料科学板块核心主业,确定为‘三个一批’中的‘高质量发展一批’企业,“沧州大化过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已被我们冲破,希望沧州大化在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上蓬勃发展。” 李凡荣董事长的这番话坚定了沧州大化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助力中国中化领先聚氨酯和聚碳酸酯产业的决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沧州大化从延链、补链到强链,不断夯实企业发展之基,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企业由传统的基础化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精细化转型。今年上半年,沧州大化营业收入同比增加85.3%,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7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4.87%,在逆境中趟出一条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延链补链:两年建成投产三个新项目 为改变单一产业格局、拓展延伸产业链,沧州大化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决定发挥自身光气生产资源优势和沧州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从打造国内新材料产业基地一体化角度出发,对PC(聚碳酸酯)产业链进行统筹谋划。 2020年10月29日,20万吨/年的PC一期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国内同类装置建设及开车用时最短、打通全流程最快、产出产品质量最高的企业,成功跻身国内PC行业第一梯队。沧州大化由此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1年7月,沧州大化再接再厉,共聚硅PC项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连续生产法生产共聚硅PC的企业,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定位和目标已然明确,沧州大化下决心进一步坚持PC产品的高端差异化发展,持续聚焦“专精特新”,不断延伸和拓展PC产业链条。 今年6月28日,沧州大化高分子溴化PC项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二家高分子溴化PC的生产企业,既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又进一步筑牢了沧州大化在国内PC产业的领先地位。 为进一步降低PC产品生产成本,减少原料市场变化对PC产品的影响,沧州大化在向高附加值产品进军的同时,果断决定延长PC上游产品链。2022年8月6日,20万吨/年双酚A项目一次开车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沧州大化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运行近半年来,沧州大化双酚A装置系统负荷已达到100%,产品质量全部达到PC原料级水平。规模,意味着低成本、高效益,到市场上去,就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两年建成投产3个新项目,沧州大化建成了“双酚A—PC—共聚硅PC、溴化PC”新的产业链和TDI、PC两大优势产业,打造了天然气造气、光气、硝酸、氯碱及三废治理于一体的产业基地,逐步构建出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投入与产出相协调、发展与环境相适应的新格局。 拓市增效:海外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内产能释放,势必将外溢到国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带来的新变化,沧州大化按下了开拓海外新兴市场的快进键,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年,沧州大化根据全球疫情新变化,充分发挥全商务链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把住海外市场脉搏,抓住国际市场TDI价格高启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调动业务员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提高企业利润率,实现2022年出口销量新突破。 晚上10点,沧州大化进出口公司办公室经常灯火通明,这里有一群人时刻关注海外客户订单、合同以及发货的动向,在关键节点催促客户付款,保证做到预付款到账后录入订单和款到发货的要求。由于时差原因,即使晚上回家之后,他们仍然要回复客户的询盘,有时甚至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 进出口公司点灯熬油的“一群人”,其实只有4个人,是沧州大化职工人数最少的部门,但是在2022年前三季度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TDI出口量连续三年突破历史新高,2021年出口量45000吨,同比增长40%,截至2022年10月底,出口量50100吨,同比2021年整年增长11%,TDI出口销售额约为1.27亿美元,同比2021年全年增长36%。在两位数增长的背后,是沧州大化坚持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和广大干部职工日夜坚守的结果。 当国内同行业还处于智能化建设的认知期,沧州大化已全面开启智能化工厂的建设。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入智慧工厂平台,为转型赋能,沧州大化成为国内首家实施流程型智能制造建设的化工企业之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站在中国中化新的舞台上,沧州大化高质高效地向下游产业链拓展,贴近市场和用户需求,不断推出高附加值产品,坚持国内国际市场双向发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通过实干和苦干,把提质增效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