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零售网络 中化“一体化”提速

时间:2014-07-14     来源:经济观察报
视力保护色:

在炼油项目投产油源问题得到解决后,央企中国中化集团(下称“中化”)下一步则是大力拓展下游终端零售市场,以完善其产业链。

经济观察报获悉,目前,中化集团正在福建、湖南、湖北等省份开拓加油站资源。“今年以来,中化便开始在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地方通过各种方式拿加油站资源。”知情人士透露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化在加油站领域的布局一直与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合资完成。双方分别在上海、北京组建了两家合资公司,计划开拓500座加油站。

对此,中化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公司在零售终端的布局一直都在做。与道达尔的合作是在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在别的地区公司可以自己进行开拓。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称,与道达尔合作这么多年后,现在中化已经具备了自己运营加油站的能力。如今随着泉州炼厂投产,油源问题也随之得到解决。

事实上,作为央企中第四大石油公司,炼化一体化一直是中化在油气领域的梦想。在炼厂项目投产后,目前最困扰中化的便是更加挣钱的下游零售网络布局。

拓展下游

今年7月9日,中化集团独资建设的中化泉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正式投产。这是中化集团首个独资建设的炼油项目。

中化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公司此前也参股过几个炼油项目,但泉州项目是公司首个独资运营的项目,对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在解决完成品油油源问题后,下游零售网络的布局成为中化集团的重中之重。陈晴分析认为,相对于炼油,加油站零售盈利能力更强。

知情人士透露,在武汉,中化集团近期开拓加油站的步伐明显加快。“它们会找一些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人来帮忙寻找比较好的加油站资源。”该人士说。

而在湖南,中化的布局从去年已经开始。去年11月底,位于长沙高桥大市场附近的中化石油加油站正式开张。这是该公司在长沙开的第二座加油站。

湖北一位民营加油站老板对经济观察报证实称,近期确实有人跟他说中化在当地开拓加油站资源,并有计划收购一些民营的加油站。

事实上,不仅是在湖北、湖南,记者了解到,中化集团正在全国范围内开拓加油站资源。在泉州炼油项目周边地区(闽南、莆田),中化早已开始了零售网络的布局。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中化在开拓加油站资源方面更加倾向于自主开发。在油品零售业务的开拓上,中化此前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与道达尔合资进行。

2004年,中化集团曾与道达尔共同投资约9亿元组建中化道达尔燃油公司,双方相约未来7年内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四省(直辖市)开发约200座加油站的零售网络。

次年,双方再次签约,在上海组建中化道达尔油品有限公司,计划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建立300座加油站。两家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均为中化集团占51%,道达尔占股49%。

此后,在上述地区,标着“中化道达尔”的加油站陆续建起。但时至今日,双方当时相约开发的加油站数量仍未达到计划中的500座。

不过,与道达尔合资运营加油站让中化受益匪浅。

一位中化集团下属公司人士称,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学到了许多运营加油站的经验,这为日后自己建设加油站,管理运营加油站打下了基础。

上述中化集团相关负责人则称,与道达尔的合资建站是在特定的省份进行,在这些区域外,公司都可以进行拓展。

“预计后期中化会以福建为基地往外扩张,最终会往广东拓展。”陈晴说,“但中化应该不会往北方发展,因为对它的运输调配考验很大。”

但往南扩展,中化将面临中石化的压力。众所周知,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被中石化成为“区内”。

长期以来,中石化一直对区内加油站资源“把”的很紧。有业内人士对中化在南方开拓加油站资源比较担忧。在他看来,中化将面临中石化的打压。

不过,知情人士则认为,前几年,“三桶油”都在大肆抢占加油站资源,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中石油、中石化实际上已经开始收缩零售网络的扩张了,如今它们又在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现在时机反而比几年前更好。”该人士说。

“一体化”

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曾是中国最大的外贸企业。该公司在油气领域的业务此前的身份一直是贸易商。

资料显示,中化集团主业主要是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该公司是中国四大国有石油公司之一。

在石油领域,中化集团自称已经打通了从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贸易、仓储物流,最后到分销零售的产业链。

目前,中化集团拥有34个油气合同区块,权益内油气可采储量约6亿桶。该公司90%以上的上游资产位于海外。

相比较上游领域,中游炼化和下游零售是中化的弱项。此次泉州炼油项目的投产则标志着该公司弥补了炼油能力的不足。

据悉,中化集团该炼油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

该项目包括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渣油加氢、蜡油加氢裂化、连续重整、延迟焦化、聚丙烯等19套生产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码头、储运等设施。

预计投产后,该项目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700亿元,项目生产的汽油、柴油产品将全部达到欧Ⅴ标准。

事实上,中化涉足炼油业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第一家中外合资炼厂——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大连西太”)的最大股东就是中化。

该公司的原油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年。股东除了中化外,还包括中石油、道达尔等公司。尽管中化是大股东,但该炼厂的运营方则是中石油。

除了大连西太外,中化还于2010年参股了山东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但拥有一个自己的炼油项目一直是中化在石油业务领域的目标。

事实上,中化此前在济南、舟山等地计划设厂,但均未获得政府批准。泉州项目也是从2005年就已经立项。

在中化集团看来,泉州项目的成功投产意味着该公司真正实现了炼油“一体化”。上述中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体化”一直是公司追求的目标。“泉州炼油项目将会采取市场化运作”。上述负责人称。

不过,与千万吨炼油项目相比而言,中化如今缺乏的正是与之相当规模的加油站数量。否则,它们将不得不将炼厂炼制的成品油出售给其他公司。中化集团官方宣传片称,该公司目前开业和在建的加油站数量近600座。

中化之所以在近期大肆开拓加油站资源,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泉州炼油项目的投产。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称,相对于炼油,零售是更加挣钱。

事实上,今年2月,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商务部授予的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下一步,中化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开拓尽量多的加油站来满足来自炼厂源源不断的汽、柴油。

作者:严凯

http://www.eeo.com.cn/2014/0711/263307.shtml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0-24 13:24:36